坤宁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坤宁小说网 > 引祟 > 第41章 平天下名属汗青

第41章 平天下名属汗青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元北庭这次去山冈关只带了八个人,也就是八大护法。

九个人脚程极快,拖着千里马都嫌碍事,不过为了显得正常点,还是在山冈关附近转了一圈,勘察了周围的地势,最终一天半左右的时候赶到山冈关。

山冈关的张县令张适春早就接到了大帅的消息,大帅虽说给了那位通关令牌,但他还是需要亲自出门迎接。张县令这边的人并不多,只带了几个亲卫和自己的弟弟张适泰,不引人瞩目。

结果接到的人也只有寥寥几人,后面的人远远看见便有不满的声音响起。

这种不是来了援助,而是来了个插手的主子,在这种危机紧迫的时候,若是主帅还有异议,可就太耽误事了。

张适春稍微抬了一下手,往后瞥了一眼,示意他们安静。后面一群人顿时噤若寒蝉,不再言语。

元北庭在驿站口勒马,他穿了一身轻甲,长发束在身后,白色的鹿皮靴子踏着马蹬,川千央习惯性就要下马扶他下来,元北庭伸手稍微摆了一下让她退下,然后就自己干净利落地下了马。

后面的八大护法见状,虽然不太明白人间的规矩,但还是跟着自己的主子一起下马。

这位就是之前司怀昀在一禅庙攀谈过的张大人张县令。张县令长了一副讨喜的慈和模样,平常见到他都是笑呵呵的。

但此时战局紧迫,他敛起笑容,倒颇有几分威严。

元北庭前面在和张县令言笑晏晏,张县令正在给他介绍通往军营之路的崎岖,而且为了视野开阔,将周边的树都砍干净了。并且为了妨碍明渊的人渡过钟龄江,已经下令将钟龄江边所有的船只损毁沉底。

这边靠近驿站,所以尚存几树的红梅,残存几缕风雅。追风正纵马上坡折了一枝红梅下来,便被元北庭拾起一颗石子打中,不免折了枝,落入雪泥。

元北庭落后了张县令半步,正好错开张县令的视线,打落那枝红梅后,冷冷地剜了他一眼,让他老实点。

追风讪讪将剩余的残枝扔下,追着元北庭过去了。

后面的张家小公子看见了这一切,只觉得这群人跟着主子竟还如此没规矩,全然跟来游玩观赏的一样。

若是这样的主将胸无点墨,到时候还要对战局指手画脚,岂不应了那句“主帅无能,累死三军”?

元北庭之前听司怀昀聊过这位张小公子,听说张家的五公子小小年纪就几次三番千里迢迢偷跑去江南,就是因为他的大哥在江南为官。到后来几次被张家当家的给逮回去,几番训斥后安分了不少。

说起来兄弟俩的感情还真是羡煞旁人,后来这位张小少爷练了一身武艺,炎适帝感念他们兄弟俩的手足之情,允了他去江南带兵的心愿。

陛下金口玉言,张家的当家人也只好允了。如今开战,张小公子一直寸步不离地跟着自己的兄长,盘着手好像下一秒就能审讯。

张小公子虽然年纪应当尚小,但多年的军旅生涯已经将他锻炼得十分孔武有力,剑眉一横,一身的杀伐凶气便压迫下来,想来是一条好汉。听说他在这里立了大大小小的功劳,现在已然是一个旅的旅长。

元北庭看得上他,他却看不上元北庭,他看见元北庭这张面若桃花的脸,顿时轻蔑之感上涌,再一看这位大祭司后面跟着的人,竟还有女人和小孩,忍不住嗤了一声:“大祭司是来赏花的么?”

张县令瞪了他一眼,小公子这才乖乖闭嘴,张县令致歉道:“童言无忌,大祭司莫怪罪。”

张小公子不满道:“兄长!我已经十七岁了,不是小孩子了。”

张县令没理他,照样带着元北庭一路走过大路或是窄道回军营。

这一路见到了许多新鲜的被砍断的树桩,周围的农户也被遣散,一路看来也没有任何遗漏的船只。

元北庭状似无意般问道:“若是形势颓危,这样岂不断自己后路。”

元北庭的意思自然是怕有人私藏船只,或用以兵败时逃跑,或用以垄断这条江的渡江生意,要是有一个,明渊渡江也不过是时间问题。他们没有人数优势,若在江上,也压制不住明渊。况且有了船,也算不得背水一战。

这话在张小公子耳朵里就是对他哥哥的质疑,这哪儿能忍,他顿时就要暴起辩驳,被张县令一手按下。

张县令是个读书人,笑得温雅:“祭司大人放心,整个山冈关的后路,只有身后的一寸土地,除了尸体,绝不会踏出去这块地方半步。”

元北庭垂眸:“大人如此决心,乃帝国之幸事。”

军营一个时辰左右便到了,这里的兵力并不多,不过对付明渊还是能有一击之力,而且因为这些年都在张县令的管制中,所以都是十分精良、训练有素的兵力。

元北庭说要巡视一下军营,张县令本来要在前面领着,但被自家弟弟扯着袖子拖到后面来。他挣脱不过,只好对元北庭致歉。

元北庭倒是无所谓,自己领着八大护法在前面走。

张小公子压着声音,言辞里尽是瞧不起:“兄长!大帅这是什么意思,让他来统领山冈关?一个学巫术的,他看得懂战术图么!长得这样细皮嫩肉,拿得起刀枪么!况且只有这几个人,能有什么用!”

他嘟囔着:“我看就那壮汉以及那个黑皮能打,其余只是些花瓶的花拳绣腿罢了。”

张县令正色道:“阿泰,我教过你什么。”他看向前面走到武斗场的元北庭,“永远不要以貌取人,以及,永远不要质疑主将的决定。”

现在有些士兵在武斗场上操练,元北庭停在场外观看,若有所思。片刻后,询问身旁的燕风凡:“这些都是南方典型的格斗术,你熟悉吗?”

燕风凡稍微看了两眼,回道:“是。”

元北庭过来的时候就巡视了这个营地四周的地形,如今也大致了解了这支军队的实力。

张县令看起来刚跟自家的弟弟说完话。元北庭道:“明渊大概三日内就会发动进攻,还请县令大人告知如今的布局。”

张县令谦逊道:“正待祭司大人指点,请来营帐。”

虽然张小公子很听自己哥哥的话,但他仍然很不服气。所以张县令为了不让他捣乱,打发他去外面带兵操练,让元北庭进营帐商讨战况。

川千央回头看见那位小公子一脸愤愤地走了,心感不妙,总觉得以这位小公子的嘴,去军营里转悠一圈怕是没什么好话说出去:“主子,您不树立一下威信吗?”

元北庭看着不远处带路的张县令。他能感受到,张县令是很尊重自己的,也没有半点敷衍之意,用词完全就是按照精通战术的人来说的。

而且也可以看出,整个军队都是张县令调教出来的,想必对于张县令的忠诚度极高。

而且……就张县令信誓旦旦向他保证绝没有一只船只剩余的样子,以及元北庭从司怀昀那里听来的此人的才华——

张大人名讳张适春,是帝都张氏的嫡系大公子,曾深受家族器重,本人也十分有才华。翻阅平津国的典籍,怕是难以找到这样的人才。更有人传闻,此人文韬武略诸葛再世,只不过一身清风傲骨,不适合那些明争暗斗,所以自请来江南,不求平天下名属汗青,但求定一方为国为民。

就这样的人,这么多年在山冈关,虽然大材小用,但必得百姓拥护,在一方小天地有绝对的统率力,这也是司怀昀不能来的原因。

只能他这个身份不上不下的过来,才能继续保持张适春在这里的地位。

“千央,虔诚的信徒不会信奉两位神明,”元北庭笑道,“没必要,这很浪费时间,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。”

明渊若是从正面攻打山冈关,其路线由平坦至陡峭。

山冈关五十里外有两个山坡,名为竹林坡。那处陡峭有一条小道可以快速便捷地传递战情战报,本地人走是极快的。

而且此地最适合埋伏打侧面游击战,明渊远道而来,主场作战有情报优势,可以更好隐蔽,所以张县令打算派小队在这里进行作战。

这个战术可行且聪明,元北庭点点头:“不过,我们还需要派出一只小队来走长线绕后往敌军部队穿插。”

张县令道苦笑道:“这正是问题所在,虽然阿泰自告奋勇,但他的经验毕竟不足。若是失败,或者让敌方先行穿插到我们这里来,形势将对我们不利。”

元北庭道:“您是想让旅长防守正面?毕竟此地易守难攻,侧面突击需要带队者有过人的胆识,而其中,最要紧的便体现在这‘识’上。”

张县令无奈地笑:“正是如此,若是寻常倭寇,给他建功立业积累经验也没什么不好。只是此战,山冈关容不得半点闪失。”

元北庭眸子略闪了一下:“这条西线,依本祭司看,还是县令大人自己带人去最好。”

“下官正是此意,”张县令顿了顿,“不过,祭司大人说的西线是什么意思?”

元北庭拿着旗帜又往东边画了一条进攻路线,这是一条向东北方向的穿插路线,然后将旗帜插在了一个山包上:“这里,很可能安了明渊的支援部队,如果明渊正面军团能够攻下山冈关,那么他们就会协助正面跨过山峡往驻东关行进。如果我们从西边成功击溃敌人后部,他们也能向北直接阻击我们的进攻。”

这处地方十分隐秘。元北庭当时还是是明渊的昌国侯时,就是因为派了军队驻扎在此地才击破了敌方的绕后军队。

这场救援宛若神兵天降,将敌军打得支离破碎,军心涣散。也是这一步防守,让昌国侯用兵如神的名号再次流传千古。

张县令挑了挑眉,元北庭原本以为他会怀疑询问什么,都已经准备好了说辞。

但张县令对他的提议没有半点意见,一下就懂了,一口答应:“我们需要占据这个埋伏点,这样无论他们是正面进攻还是从后方包抄,我们也都能有所应对。”

张县令看着这条线:“所以,大人是要自己带兵去这条线吗?大人需要多少人呢?”

元北庭道:“寻常人我用不惯,只要带上我自己的人便可。”

看着张县令皱起眉,元北庭道:“这个埋伏点不过二亩大小,地势崎岖,其中丛林横生,打的就是一个出奇制胜,需得精兵强将才有作用。明渊即使知道,想来也没什么精兵站得住脚。”他把怀里司怀昀的密令给了张县令,“大帅给我说,如果您皱眉了,就把这个给您看。”

张县令接过看了,虽然目光依然犹疑,但没有多说什么,就要接着往下说。

但元北庭却不依不饶起来:“里面写了什么?”

张县令奇怪道:“您自己没有看过吗?”

元北庭歪了歪头:“大帅没说我能看,我哪儿敢看。”

张县令看这位也不像什么规矩的人,一时不知道这位在没事找事还是怎么样,于是只能以不变应万变答:“大帅只是说,大人英武非凡,值得信任,无需对您过分拘束。”

元北庭状若恍然大悟地“哦”了一声,在张县令觉得他莫名其妙后还是见好就收,没有再作妖。

两人商讨完后,就要将战略部署落实到每一个人手中。张县令不知为何,这位祭司大人好像对功劳俩字过敏。当他召集一众将领进来商讨战术时,这祭司大人并不想多说,只是在次席处听着,并没有发表什么意见。

诸位将领对于张县令的命令自然没有太多异议,只是稍微细化了人数部署以及战略方针。如果速度快的话,大约明日就能严整以待。

最终是让元北庭带着七个护法往东北边绕后突击。由于他自己对附近还算熟悉,而且脚程很快,平常人怕是跟不上,所以就这样暂定。

而张县令带着一支部队往西方向行进,而正面就由燕风凡和张适泰张小公子各带领一个旅防御正面,其余的听从指挥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