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暴暂歇,岁月仿若凝于静好之中,李疏桐迎来了一段难得的安稳时光。然而,在这看似平静的日子里,暗流已然悄然涌动……
第一节:朝局沉寂,立储之争暂歇
初冬的晨光,如薄纱般轻柔地洒落在京城错落有致的屋檐之上。宫廷内外,皆笼罩在一层似静非静、微妙难言的氛围之中。
自柳贵妃失去执掌六宫之权后,柳家恰似被霜打的茄子,暂时收敛了往日的锋芒。三皇子亦刻意低调行事,不再如往昔那般频繁地出现在皇帝跟前,整个人愈发显得温润谦和,仿佛此前那场激烈的争储角力从未发生过一般。
四皇子与五皇子见状,更是学乖了许多。眼见皇帝对三皇子态度冷淡,他们哪里还敢轻举妄动,只得老老实实地在宫中埋头读书、刻苦习武,将自己的野心暂且深埋心底。
立储之争的喧嚣,仿佛刹那间被冬日的寒风吹散得无影无踪,暂时沉寂了下来。然而,宫廷之中真正的棋局,又怎会轻易停止?不过是暂时被掩盖在这祥和的表象之下罢了。
此时,远在宫闱纷争之外的李疏桐,于京城的另一端,过着与权谋毫无干系的 “米虫” 生活 。
第二节:皇家女学,求学生活开启
这一年,李疏桐正式踏入皇家女学的大门,成为学堂里最为年轻的学生之一。
皇家女学由先皇后白静倡导设立,专收皇族、勋贵以及部分书香之家才学优异的女子。学堂所设课程颇为丰富,既有女德、诗书、宫规、礼仪等必修之课,亦设有经史、算学、医药等选修课程。学堂还特许部分寒门才女入学,只是名额极少,唯有才学卓越者,才有资格获得免学费的珍贵名额。
李疏桐每日的学习安排颇为规律。每旬之中有三日需入学,学堂位于城南一座古朴典雅的书院内,四周环绕着雅致清幽的庭院。她每日乘坐马车前往皇家女学,课后便由家人护送回府,并不在学堂住宿。因其身份特殊,既非皇族贵女,亦非寻常官宦千金,在学堂内虽不显眼,却也无人敢轻视于她。
课堂之上,她总能隐隐听见女学里的贵女们低声议论:“她便是那个在宫宴之上救了大长公主的李三小姐……” 有人对她心生好奇,目光中满是探究之意;也有人选择与她保持距离,毕竟李家并非传统的勋贵世家,而是医者世家,在这贵女云集之处,地位多少有些尴尬。
但李疏桐对此毫不在意,她来女学,并非为了交际应酬,而是为了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。
第三节:太医署诊所,医道修行
每旬之中,另有两日,李疏桐会前往太医署的诊所潜心学习,亲身参与病例的诊断。
太医署里的病症远比李府平日用来练手诊治的仆从们复杂得多。李怀素时常让她翻阅各类典籍,分析各种疑难杂症的医案。许多太医对她的举动颇为好奇,毕竟,一个贵女频繁出入诊所,实在是少见之事。某些年长的医官,隐隐觉得她在望诊、脉诊方面天赋非凡,然而她自己尚未察觉到自身的这份独特才能。
一日,在一次诊脉之时,李疏桐无意间竟察觉病人的脉象 “有颜色”,只见一种淡淡的灰白气流,在病人身上若隐若现。她的手指微微一颤,眼底瞬间闪过一丝惊讶之色 —— 从现代到如今,从未听说过脉象竟然可以 “肉眼可见”!可这一奇异景象仅仅持续了一瞬间,很快便消失不见了,这让她不禁怀疑自己是否看花了眼。但她并未对任何人提起此事,只是暗暗将这次脉诊的细节牢牢记在了心里。
第四节:闺阁时光,京中社交
旬休之日,李疏桐偶尔也尽情享受起 “米虫” 生活。
她时常与梁思嘉、宋芳菲书信往来,互相赠送些精致小食、美味零嘴,聊聊彼此的近况。有时也会跟随长辈出门拜访亲友,或是逛街游玩、进香祈福、赏花游园,尽情体验京中贵女的日常悠闲时光。
梁思嘉向来喜爱京中的果脯蜜饯,李疏桐便特意托人送去一些最新制作的糖渍梅。宋芳菲钟情于描花样的纸笺,她便精心从市井铺子里挑选一些江南新制的细纸送去。这些小小的互动,让她的闺蜜圈子始终维持在一种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之中。她尽情享受着这段没有压力、悠然自得的美好时光。
第五节:外祖父与谢家归京
“小姐,老夫人让您去正厅。” 白芷脚步匆匆地走进书房,压低声音说道,“您外祖父来了,姑奶奶和谢家表小姐表少爷也一同前来,此刻已经到了府门外。”
李疏桐闻言,手中的医书猛地一愣,随即惊喜地合上书本,迅速整理好身上的衣裙,快步朝着前厅走去。
李疏桐的林家外祖父,乃是江南赫赫有名的巨贾,财力极为雄厚。此次入京,外祖父带来了大批江南特产、精美布料首饰,还有一众丫鬟婆子,意在为外孙女提升在京中的体面。表面上看,这是给外孙女增添光彩,实际上也是对李家在经济上的有力支持,确保他们在京城不会因皇家的关注而陷入困境。
谢姑母李怀卿此番也携着三个子女归京。谢云姝年十六,知书达理。她曾是李家最宠爱的长孙女,小时候性格恣意明媚,然而在江南历经了诸多世事变迁,尝尽冷暖,如今已然成长许多。谢云城今年十二,聪慧早熟,祖母与母亲不睦使得他对家庭关系有着极为复杂的情绪。谢云微年仅两岁,尚年幼纯真,对世间一切都懵懂无知。
李疏桐站在门口,只见谢云姝身着一袭江南雅致长裙,身姿纤细婀娜,气质沉静如水,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微笑。这便是她从未谋面的表姐,曾经被整个李家捧在手心里的长孙女。可如今,却莫名带着一丝淡淡的疏离之感,静静地站在了她的面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