坤宁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坤宁小说网 > 直男皇帝穿到女尊世界后 GB > 第4章 太君后有请

第4章 太君后有请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承光几人盯着慎刑司的人行了刑,脸色苍白地回来禀告。赵煜勉强揭过这桩事,没抬头地“嗯”了一声,知道这个消息很快就会传遍整个后宫。

依照先前听的,他头上还有太皇太后、高太君后和皇帝三座大山。这三座大山,他虽然都没有亲眼见过,但大抵都已经猜到了其脾性。

太皇太后出身赵家,对他这个家族的后辈多有照拂。即使他行事有差,大概也会小事化了;皇帝表面温润如玉,实际面热心冷。即便抛开先前幻象中留给他的印象不谈,赵煜也能凭借之前对方与曾管事的对话,洞察到对方骨子里自有一股帝王与生俱来的傲气在;高太君后就更不用多说,这具身体刚入宫不满三月,就特意送来了小侍,意图惹皇帝和凤君离心。

只是他不知道,高氏此举是拿出了“婆婆”的姿态,对他这个“儿媳”感到不满,还是单纯和皇帝父女同心,心疼自己的女儿被局势裹挟着娶了赵家人,想替皇帝出一口恶气?

抑或是高氏实际上是在针对太皇太后和他背后的赵家,想要扶持自己家族的势力?

赵煜虽然现在还不能确定,但料想自己很快就能知道真相。

而事情也的确如他所料。“凤君杖杀手底下的一名奴才,并命所有宫侍前往观刑”一事,犹如燎原的星火,迅速蔓延至后宫每一个角落。

自去年十一月嫁入凤仪宫后,这位年轻的凤君除了请安外,几乎不曾外出,也从来没有训斥过奴婢。然而第一回出手,就一下子把所有人都震慑住了。之前打量着这位新主人事情少、脾气好的奴婢们,都不禁心里抖了一抖。

时至巳时初,皇帝还在早朝,太皇太后的长春宫先得了消息。

赵氏端坐着捧着茶盏,呷了一口茶,脸上没有什么波动,问道:“那个奴才得手了吗?”

曾掌事摇头道:“没有,皇上叫人捆了他时,衣裳都还齐整。”

“是长乐宫送去的那个?”

“是,那奴才在太君后的手下服侍过三个月。”

太皇太后闻言不再说话了,手摩挲着茶盏,心里升起了三两分的诧异。

凤仪宫的人手整体还算干净,基本都是从没跟过主子的,太皇太后几个月以来也并没有派自己的人过去,好叫凤仪宫多半处在凤君的管控之下。

昨夜信传得模糊,太皇太后以为是皇帝和君后起了冲突,乃至宣了太医,虽然知道夫妻间的事情长辈不便插手,但还是派了曾管事前去转圜。后来见实际并不是多大的事,只是奴婢误传,也就歇下了心,不去管了。没道理赵家养出来的人连个奴才都处理不好。

何况太皇太后也知道自己的这个侄孙子,表面看起来温顺,实则因为出身赵家,是嫡是长,眼里难得能容下沙子。他治下的奴才背主献媚,这么响亮的耳光抽下来,将之处死也并不叫人不意外。

真正叫人意外的是,赵煜居然没把人拖去了慎刑司,而是当众在凤仪宫行的刑,手腕倒比从前强硬了些。

太皇太后有些满意,“嗯”了一声表示知道了,不再过问。

咸乐宫中,皇帝下了朝,女侍轻手轻脚地为她脱下繁复沉重的朝服,换上一身轻便舒适的衣物。来到中殿,桌子上堆了几叠已经筛过一遍的奏折。

她随手抄起几本词藻华丽的请安折,里头花团锦簇无不太平。嘴里轻笑了一声,眼里却没有什么笑意,随手扔下了折子,随即坐了下来。

一天之中,前朝后宫发生了什么事,有什么需要特别留意的,都有专人向她汇报。殷洛一边漫不经心地拿朱笔在折子上写着“阅”字,一边听着常侍在身侧禀告,自然提起了凤君一早叫人去文渊阁抱书,还有杖毙小侍一事。

后宫之中向来没有什么大事情,即便暗流汹涌,表面往往也一派风平浪静。殷洛听到这儿,有些意外地顿住了笔,问道:“是君后亲口下的令?”

常侍开口称是。

殷洛缓缓搁下了笔,有些惊讶。她与赵煜也算是相处了小几个月,往日在国子监中也曾有过几面之缘。印象中,对方是个温顺平淡,并不显山露水的性子,持着赵家人的身份,还能被高家的男儿围堵欺负。

尽管可能是因为他不出手,也自会有旁人替他出头,大可不必张扬的缘故,但不管他暗地里的实际性格如何,至少表面上,对方始终是一副不动如山的姿态,而这也是殷洛最终挑选了他入宫的理由。因为不管对方是真的呆愣,不喜争斗,还是一个聪明人在藏锋,总归不会是一个蠢人罢了。

殷洛虽对枕边人并不会多上心,只是需要一个木头人当摆设,但跟聪明人过招,总比面对一个蠢人好过得多。

而在这种印象下,殷洛看见赵煜昨夜因为小侍扑入她的怀中,从而脸色微变的模样,已经叫她感到有几分稀奇了。不过稍一思忖也明白过来,大家族出身的子弟,自然是容不下旁人挑衅他们的威仪的。

不过殷洛设想的是,赵煜或许会按例将人送去慎刑司,或者不动声色地将人毒死了。但没想到对方却直接使出了雷霆手段,一下子打了太君后的脸。

殷洛在脑子里转了一圈念头,若有所思地拿起了毛笔,却没有动作,又接着询问道:“君后现在正做什么?”

常侍答道:“凤君殿下自早膳后,一直待在内室看书。”又呈上了所借之书的名录。

殷洛伸手接过了纸条,眯起眼睛扫了两眼,见上面多是一些鸿篇巨制,全无民间通俗趣味的闲书,这下更加不理解了,对方是哪儿来的闲情逸致看这些书的?这是杀了人之后想陶冶情操?

殷洛看不懂对方的这个举动,但左右都找不出能有什么另外的深意,只好暂且将此事放下。

真说起来,这两桩事实际都没什么大不了的。君后要处死自己手底下不听话的奴仆,理由和行为都再正当不过。他有这个权力,也有这个自由。

而找些书看就更不是什么不能的事了,心思放在书籍上,也省得无事可干,有空和太皇太后联起手来,琢磨着找她的不痛快。

不过尽管殷洛心中不以为意,但面上还是微微一沉。杀一小侍事小,但助长了他狠厉的气焰事大。况且太君后是她的亲父后,身为人女,她岂能无视太君后的脸面?

殷洛沉默了半响,久久未动,然后不轻不重地吐一句:“一句话,就是一条命。”

意思就是凤君出手重了。常侍听懂了陛下的话外之音,垂眸恭立。

殷洛随即吩咐道:“方娴,你去广储司,拿些老参之类的补物,送到凤仪宫去。这件事是君后受了委屈,朕本该去看望他,但政务繁忙,抽不出空来。”

方娴得令去了。殷洛想了一圈,见没有什么再需要补充的,抬了抬手,示意常侍继续禀告。

-

凤仪宫中,赵煜翻阅完了所有世家和凤君的记,对自己的处境看得终于有六七分明晰。

燕朝尚文,看重读书人,太皇太后尚在人世,权柄在握,著书者已经敢录入了对方的生平,从开国皇帝的凤君孝德贤君后起,一直写到了赵煜的前一代,也就是太君后高氏。

虽然字句之间,语焉不详并没有实际明说,但弦外之音表达了所谓一山不容二虎,皇家的婆媳之间更是如此。

孝德贤君后掌权时,虽然太宗的正君贞淑君后也是跟着起义军刀山火海里闯过来的,但在这个强势的太君后面前,只能低调行事,小心做人。直到太祖皇帝驾崩,孝德贤君后殉葬后,他才算真正有了掌管六宫、协理政事的权力。

不过没过几年,太宗皇帝也积劳成疾,溘然长逝了。二十三岁的燕文帝承袭帝位后,第三代凤君,也就是如今的太皇太后赵氏也随之入宫了。

燕文帝并非是贞淑君后的亲生女儿,而赵氏又与孝德贤君后毫无二致的强硬,索性贞淑君后并不是什么贪恋权势的人,干脆放了手,整日去清修了。

如此,一代的凤君强,便逼得一代的凤君弱。到了这第四位凤君高氏,即使熬成了太君后,也被头上的太皇太后压制得死死的。

也难怪他对赵煜看不过眼。

赵煜的眸光闪了闪,不过也并不觉得此事有多糟心。既然高氏手中无实权,那他做的一切不过小打小闹而已。

他伸手轻轻捏了捏鼻梁,心中默默评估着这几个人。高氏无用,不必理会;皇帝初登大宝,羽翼未丰,要警惕,但不必过于忌惮;至于太皇太后,虽然他和赵煜同样出身于赵家,论辈分算是赵煜的祖父,但同样的,他更是皇帝的亲祖父。可以信,但不能尽信。

毕竟信别人手里的权,不如相信自己争过来的权。要想赖在赵氏的羽翼下做事,不如想想天启四年对方崩后赵家人的光景。况且以赵煜的性格,也容不得一个人压在他的头上。

一连看到快午膳的时辰,赵煜揉了揉额角,不免感到些许疲乏。这时,明夷领了个老奴过来向他请示。他先前刚送走了皇帝派来送药的人,现在长乐宫又来了人,一波一波,引得这凤仪宫竟像什么名胜似的。

那老奴长了一张慈眉善目的脸,脸上的神态谦卑又温和,行礼后恭声道:“凤君殿下,太君后听说您昨日身体欠佳,心里十分担忧。今日特意嘱咐奴才,让您务必去长乐宫坐坐,想亲眼看看您如今的状况。”

生了病,不叫人好好休息不说,反而还得去拜见他?

赵煜听了这个理由,心中顿时觉得十分可笑,侧眼扫了一下这个老奴才。对方看他的眼神殷殷切切,尽是期盼,仿佛高氏真的很挂念他似的。

尽管赵煜很不得父母的喜欢,经常视他于无物,但他是皇家的嫡长子,没有哪个人胆敢怠慢他,也是一路被人诚惶诚恐跪过来的。

后来他想做的事情,哪怕是杀兄弟、囚父母、逼宫上位这种的难事也都做成了,登基后更鲜少有人敢与他叫板,难免将性子养得说一不二,倨傲自负。此时看高氏不由得感到不屑,实在懒得跟和对方打一些妇人之间的机锋。

但赵煜虽然高高在上,却并不是一个不会审时度势的蠢货。凤君病后苏醒,皇帝只叫人送了补药来,没有亲自来看望的意思,就表明了她对赵煜杖毙宫人的态度,显然很是不喜他这副强硬的做派。

赵煜虽不会因此后悔,只是不免多思考了一层。他刚得罪了皇帝,扫了她生身父亲的颜面,一次也就罢了,还要一扫再扫,这可不是什么聪明的做法。

说到底三座大山压在身上,他不能像以往那样随心所欲。

赵煜放下手中的书,颔首道:“我知道了,你下去吧。”

对方恭敬地退了下去。送走李掌事,承光几人都目光忧虑地望向凤君,担心太君后是要为难主子。但赵煜没有在意,将摊开的书合上,也没有换衣服的意思,直接叫人抬了仪轿过来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