坤宁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坤宁小说网 > 红楼之春色如许 > 第21章 旧事

第21章 旧事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雅诗等贾蓉接过那张宫门抄也就退出去了,反正在正屋也能听到,何必留下来,有女眷在场会使得几人都不得安生。

不一会儿有声音传过来:“圣人再三颁令拔繁就简,今日邸报的大标题又是这个。”这是贾蓉的声音。

“整顿吏治、兴利除弊,当今宏韬伟略。”洪亮的声音定是尤庆昭了。

雅诗放了心,能从这样一篇空泛的官样文章中提炼出圣上这两条政念,代表尤舅舅不仅关注朝堂动向,而且有窥一丝知全貌之才。

这宏韬还是圣上登基之初的豪言壮语,五年过去了,在太上皇和守旧派或明或暗的阻挠下,可谓举步维艰,几乎没什么改善,难为尤舅舅还记得。

雅诗令人关好门窗,交代天歌等人好好在东厢伺候,便回房歇息了。

午时过后,贾蓉等人的酒席才结束。

尤庆昭喝得半醉,小丫头端来醒酒汤,锦瑟红掌服侍着他喝了,又扶着他安置在内间软榻上。

掌灯时分,尤庆昭才清醒过来,羞惭不已,对端茶端果的丫头道:“若有人问,便说我急着归家,不及向姐夫姐姐告辞。”

说完也不待丫头回应,遮袖沿着墙根溜了。

尤宅距离宁国府,不过四五里路,他是走着过来的,回去自然也舍不得雇轿雇马的,好在他腿长脚快,不到两刻钟也就到家了。

尤宅是一座三进四合院,尤庆昭先进二门,到正房问了尤夫人的安。

尤夫人即尤庆昕继母,她带来的尤二姐前几天才抬到荣府给贾琏做了二房,尤三姐如愿嫁给柳湘莲,做了正头娘子。

尤庆昭说了这月十一开始,每日去贾家学堂讲课,上午下午各一个时辰。

尤夫人立刻问:“月俸多少?”

尤庆昭答:“每月束脩是六两银子,还有一千钱用来买茶点心,每季两套新衣裳。”

这个待遇即便在京城,也是极高了。

尤夫人点了点头:“还算他们有诚意。既这样,大爷赶紧歇了吧,这两天整理学问要紧。”

又说了两句闲话,尤庆昭便出来了。

前院的倒座书房,就是他的住处。

书房内藏书不少,但大都是一些杂书,四书五经集注虽有,却放在最高一层架子上。

原来尤父生前是时任京营节度使贾代化属下小小校尉,大字不识几个。

妻妾虽生养了几个儿女,长大的唯有嫡妻生得大女儿。

尤父便从男子之名,给女儿取名庆昕。

尤父精心培养女儿,除了安排人教琴棋书画、记账管事外,还花重金聘了宫内出来的老嬷嬷教女儿仪态规矩。

至于贵女贵妇们都会的打双陆、摸骨牌等玩乐之道,当然没有落下。

尤家女才貌俱全的名声响彻全京。

尤庆昕又是孝女,尤父重病,缠绵病榻几月,她衣不解带尽心侍疾。

也是她命中带贵。

贾氏族长贾敬好端端的突然信了道,爱上烧丹炼汞,把官也让儿子贾珍袭了,出家做了道士。

贾珍刚做了族长,袭了三品威烈将军,正要做出礼贤下士,不忘父祖荣光的样子。

就听身边人说从前跟着祖父打过仗,以前也经常来府里走动的尤校尉生病了,贾珍带着一群人呼剌剌就来尤宅探病了。

尤家虽也算小康,有十来个丫头小厮使唤,可这突然来了七八个贵客,自然招待不及,尤庆昕及两个继妹都被叫来帮忙上菜上酒。

贾珍见了气质如兰、貌美如仙的尤庆昕,如何不被倾倒?

第二日官媒就上门提亲了。

尤父喜得,病都好了三分,为了配得上将军夫人的身份,尤父把大半家私都给尤庆昕做嫁妆带去宁国府了。

贾尤两家的亲事极快的走流程办完了。

可惜尤父病重难医,所幸他撑着一口气,是听到女儿回门时,贵婿那声规规矩矩的“岳丈”后,才甘心地咽了气。

这些陈年旧事,都是尤庆昭进尤宅首日,管事辛砚满面红光指手画脚说与他的。

管家当然是极尽夸耀美化之语,依尤庆昭自己的理解,大概是因了大姐小时便容貌上佳,聪明过人,尤父生了借女攀附之心。

尤父按高门主母的规格培养大姐,就是一心要与豪门贵族结姻,怎奈豪门看不上他尤家这寒门小户。

尤父又不肯把女儿许给跟自己同阶层的那些参领校尉,不然大姐不会耽搁到二十二岁还未嫁人。

也确实是尤庆昕命里就是要做贵妇的,若直到尤父去世还未定亲,她需守孝三年,到时更难寻觅佳婿。

贾珍算佳婿吗?尤庆昭不知道。高门规矩极大,他无事也不爱往贾府凑,只在贾府为他办洗尘宴时,远远见过大姐一次。

她那天钗簪满头,穿着秋香色窄裉袄配上玫瑰紫撒花洋裙,打扮的比她继母尤夫人还老气。

高嫁公府的日子,也不是那么好过。

他又想到昨天有一面之缘的贾蓉之妻,这位外甥媳妇,倒是大胆的很,直接就闯到男人席上。

而贾蓉不仅不制止,还纵容她看爷们才读的邸报,想来外甥媳妇也是位胸有沟壑的大才女。

尤庆昭摇摇头,摇走脑中的胡思乱想,一心一意为明天备课。

晚省时,贾蓉夫妇把这个好消息告知尤氏。

尤氏听了果然高兴。

深夜,一切已安置妥帖,贾蓉雅诗躺在床上闲聊。

贾蓉笑道:“你知道吗?我曾祖父是有大智慧的人,他主动卸任京营节度使的职位,两个儿子也在他要求下弃武从文。

大伯祖父夭折后,曾祖把希望都寄托在我祖父身上,幸得祖父不曾辱命,凭实力考取进士,光耀贾氏门楣。”

许雅诗静静听着,贾蓉停顿时,给予他“嗯嗯”“哦”作为回应。

贾家往事她婚前就了解得一清二楚,知己知彼嘛。

二姨妈给她讲过一些,她专门问过孟闻仲阑两位表哥,西安王妃派身边嬷嬷又告知了一些,再加上前些年的邸报。

多方互相印证拼凑下,可以说她掌握的贾氏大事件应该比他们家谱也不差什么。

贾蓉接着说:“西府的两位叔祖父在科举路上吃力,曾祖父就安排敏姑太太嫁给当年的探花郎。

家父虽在学问上不显,祖父还是尽力给他求了同年罗编修的女儿为妻。而西府叔祖父不仅严格督促珠叔用功读书,还做主给珠叔娶了国子监祭酒的女儿。”

贾蓉转过脸,对着她的眼睛一字一顿道:“本来我的第一个媳妇,也应该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的,后来因为一些别的渊源,才娶了工部营缮郎秦业的女儿。”

他竟然大剌剌的直呼先岳丈的大名。

许雅诗立马问道:“那原本打算给你做媳妇的是哪家闺秀呀?”这个她还真没听说过。

贾蓉笑着捏捏她的小鼻子,声音低下去:“正是我舅舅的大女儿。

先舅舅去世后,举家扶柩南下,舅妈一边赡养老人,一边带着孩子守制读书。

雅诗笑道:“我还是对罗大小姐更感兴趣。”

贾蓉正色道:“罗大小姐早就出嫁。嫁的算是嘉兴望族。罗表姐就是被称为‘书画双绝’的伶俐夫人,而伶俐夫人的画画绝技全部都是我大舅母一手教授的。”

雅诗“扑哧”笑出声:“难为你从曾祖讲起,我还以为要说什么宏大道理,原来是给惜春姑姑找了个师傅。”

伶俐夫人盛名江南,她也有所耳闻。

贾蓉涨红了脸,喃喃道:“我又不单是为了这个。”

雅诗应和道:“对,对,对。咱们贾家是钟鸣鼎食之家,翰墨诗书之族,父祖之辈不乏进士大儒,各代主母皆是才貌俱备。”

贾蓉轻轻拍了她的手一下。

雅诗忙正经了脸色:“好了,不跟你玩闹了,你的意思我明白。我也听说了琏二奶奶派人来这边找大观园的细致图样,说是四姑姑画院子要用。”

“正是。我想四姑姑只在四五年前跟着女师父学过几笔写意,如今却要她画什么‘行乐图’,这不是为难人吗?我就想到了罗舅母。”

雅诗道:“但请罗舅母恐怕有些不妥,不论是舅妈去大观园教课,还是姑姑来宁府上课,又或者姑姑去罗家学,夫君想想,各有不便之处。”

跟罗家走的太近,会令尤氏在府内处境更尴尬。

贾蓉一时没想到这层,这时也悟过来了:“娘子说得对,太太才因了二姨为妾之事尴尬,不该提这个。一时又想不到哪里还有技艺高超的女画家。”

雅诗也绞尽脑汁地想,还真给她从记忆深处挖到一个:“我小时候的手帕交,姓魏,嫁的是乙未年榜眼。

金榜眼在翰林院编修的位置刚一年多,突发心疾,一病死了。那时他儿子才刚满月。

魏姐姐现如今寡居京中,奉养婆婆,教养儿子。

不过这事主要还是看惜春姑姑的意思。姑姑性子有些左拧,我要想个法子。还有魏姐姐那边,也要先问问人家愿不愿。”

魏锦的婆婆年纪不到五十,应该还硬朗,儿子才三岁,还未到开蒙之时,想来魏锦这几年会比较清闲。

贾蓉笑道:“你多费心,能促成是最好的。”

雅诗扳过他的脸,从上到下细细瞧过一遍,倒把贾蓉看得不好意思,他拉下脸边的柔荑,笑问:“看什么?”

雅诗“吧唧”亲了他脸一下:“觉得绞尽脑汁为四姑姑筹谋的夫君好俊!”

贾蓉听了心内一热,一把翻身压住她,自是被翻红浪,风情无限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