坤宁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坤宁小说网 > 古代种田悠闲生活 > 第92章 第 92 章

第92章 第 92 章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方家村这几日本就人多,没想到朝廷也来凑了个热闹,宣旨的公公带着人马浩浩荡荡地到了方家村,说是要找县令顾大人和小神医方姑娘。

他这一行人本就是先到的衙门,再来的方家村,经过附近村庄的时候又向人问了路,附近好奇的都跟在后头了,一大群人聚在方家村村口。

宣旨公公一声“圣旨到。”

当即就跪了一大片人。

他展开圣旨,先是顾文誉,再是圆宝,洋洋洒洒地将两份圣旨内容轮番念了一回,分别放在两人手中,“恭喜桃李伯,恭喜方姑娘,这些都是陛下给的赏赐,请两位收好。”

圆宝偷偷瞄了顾文誉一眼,他刚好也看了过来,那眼神中的得意似乎在跟她说,“看吧,就是我估算的那样。”

顾文誉上前,直接在赏赐里头,拿了一个银元宝塞到宣旨公公的手中,“各位远道而来辛苦了,拿去吃碗茶。”

“这怎么好意思。”宣旨公公推辞了几下就收起来了,正好圆宝也朝他伸出手,于是他也习惯性地伸手去接,谁知圆宝那手中什么都没有,就一下按住了他的手腕。

原来是要给他把脉。

宣旨公公顿时有些尴尬,他正想收起手,却见圆宝脸色骤变,顿时心里头打了个突。

“方姑娘,咱家这身体,是不是不太好?”

圆宝微微点头,凝重道:“是我唐突了,刚刚瞧着公公脸色不大好就给你把了脉,没想到情况比我所想的还严重。公公这五脏六腑皆有沉疴积疾,应是陈年旧伤没处理得当,积累成新疾,若是再不治疗,恐怕活不过五年。”

宣旨公公大惊,握住圆宝的手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,“方姑娘,人人都说你是小神医,你可要救救咱家啊。”

“你这病有点棘手,但也不是不能治,若是公公方便,那就留在方家村住五六日吧。”圆宝道。

“好好好,全听方姑娘的。”宣旨公公扑通一下跪下,“咱家叩谢县主救命之恩。”

“哎呀,做什么呢,快起来。”圆宝扶起她,“公公能远道而来我们方家村,那我与公公便是有缘,若是公公不嫌弃,我们就交个朋友,公公喊我圆宝便可。”

“可不是有缘么,干爹这么多儿子,就是选中了咱家来送这圣旨,原来是上天觉得咱家命不该绝。”宣旨公公的声音中透着大劫缝生的喜悦。“咱家唤做小尚子,在殿前做杂事的,圆宝你日后若是来了京城,一定要来找咱家,咱家带些宫里头的点心给你尝尝。”

圆宝让村长帮忙把人安顿好,说是明日一早就开始给他治病。

方村长可热情的,他一边让人腾出屋子来,一边喊人杀鸡买酒,说要好好招待一番。

姚氏和宁氏拿了些糖果,到村口处派给那些看热闹的人,顺便把人给劝回去了,毕竟方家村有贵客在,也不好被打扰。

“走吧,我们去回山上拿些止血药,你今晚就送给那些护卫,之后他们也会尽心些。”圆宝道。

“嗯。”顾文誉牵起她的手,两人并肩走着,“说不定还能用得上。”

“别乱说,这趟一定会顺顺利利,平平安安的。”圆宝瞪了他一眼。

“是,娘子是福星,娘子说顺利平安,那就一定是顺利平安。”顾文誉笑着靠近她,“啊,不对,我现在封三等伯爵了,也该改口唤你夫人了。”

圆宝退开一步:“都说了还没成亲,不要乱喊。”

“回来就成亲。”顾文誉牵着她手,将人拉了过来,“孩子先不生,等你愿意了我们再同房。”

每次听他喊娘子,圆宝总是不自觉地脸红耳赤,这下好了,同房什么的他都能随随便便说出口,更是让她不知道怎么回应。

真是的,她本以为自己经历过新社会的人会更开放些,没想到竟是反了过来。

为了避开这个话题,圆宝赶紧说些别的,“五六天够不够?”

“够了,桃李县也没多少事,县丞和主簿都是熟悉事务的,我只需要把事情安排好,他们就能按着计划行事。”

说起正事,顾文誉恢复了正经,“那个小尚子公公,是真的病得这般严重,还是你骗他的?”

“前面说的是真的,他的确是有内伤隐在体内,现在是时常觉得身体疲倦,偶尔身体有些疼痛什么的,但是再过几年积聚得久了发作起来,那就是排山倒海的来。后面说他活不过五年却是假的,即使之后内伤发作,治疗得当好好吃药,调理几月便也就好了。”圆宝说。

顾文誉点头,“那你后面说的也不算骗他,宫里头的宦官也是有等级的,若没有宫里的主子恩赐,又没个相熟的太医,那就只能求普通医士给开点药,能不能对症也很难说,当奴才的想要好好调理,并非易事。”

小尚子说自己是御前的,可御前也分个三六九等,能派出来跑这么一趟远路的,必定也是无关紧要之人。

“能熬到御前去做事,也是挺不容易的,要不把我最近制作的药丸也给他一些?”圆宝有些同情小尚子。

据她所了解到的,这儿并没有什么东厂,也没有什么宦官专权,宫里的宦官基本都是家里太穷了,卖进宫里头去的。

皇帝也并没有放权给宦官,世家权贵们也瞧不起他们这些身体有缺陷的人,看小尚子面对她这样的平民百姓时,也是客客气气的,可想而知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。

圆宝最不缺的就是药材,虽然她未必会去京城,也可能余生不会再与小尚子见面,但这又怎么样呢,于她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,能帮就帮吧。

一连六天,小尚子公公一行人受到了方家村热情的招待,离开时都有些舍不得了,抱着方村长都哭了起来,说等他日后出了宫,就到方家村来养老。

跟方家村一行人道别过后,又给圆宝磕头行礼,“姑娘的恩情,他日若是有机会,小尚子一定会报答的。”

圆宝给的药不是一包一包的要熬煮的药材,而是一瓶瓶小药丸,当中有发热用的,风邪用的等等,不需要熬制,按着上头贴着的纸张写的颗粒数服下便行。

这份礼,当真是他十分需要的。

“都说了我们是朋友了,朋友直接互相帮助,不说什么恩情不恩情的。”圆宝将他拉了起来,“时辰不早了,你们赶紧出发吧。”

语毕,她看向顾文誉,“一路平安。”

按照常规,宣读圣旨过后,传旨的人就要返回了,而顾文誉等安排好工作后,便要启程上京谢恩。

只是他获封爵位,那必定是顾家意料之外的,很有可能会在顾文誉上京的路上对他下手,于是顾文誉便和圆宝商量,把传旨的人留上几日,这样他们便能一同出发。

若是顾文誉死在上京的路上,上报一声是山匪所为,那么皇帝可能会道一声可惜,然后命人剿匪之后了了。但如果有传旨人在那就不一样了,传旨的人代表的是皇帝,再凶狠的山匪也不敢动手的,顾家想要动手,也找不到好借口。

“放心。”顾文誉目光坚定,“等我回来。”

经过六天的相处,顾文誉和小尚子公公已经很熟络了,加上顾文誉本就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,小尚子跟他说起话来也不怕忌讳,有什么就说什么。

说着说着,就说到当时在朝堂上,皇帝给顾文誉赏赐时,百官反对的情景。

“边关战事陛下可谓是日夜忧心,当时急报回来说大捷,陛下高兴得人都从龙椅上站了起来。”小尚子道。

当时,陛下对顾文誉赞赏有加,说其有大才,当个监察御史也可。

武官那边都是支持的,但是文官这边认为顾文誉科考成绩普通,且刚上任桃李县县令不久,也并无什么政绩,还是要踏踏实实磨炼一下的好,连升四级不妥,还是得一级一级的升。

当时对于顾文誉的赏赐朝堂上就争论不休,也不知哪个提起,顾文誉是顾侯爷之嫡长子,若是当初没有另立门户,如今便是侯府的荣耀了。

陛下听罢还表扬了顾侯,说他教出了个好儿子,分了门户也是父子,让顾侯说说,应该如何赏赐才好。

当时顾侯说:“小子正是莽撞的年纪,不然也不会放着县衙的事务不管,跑到边关去,这次是误打误撞得了功劳,下次指不定就会坏了事。等他日后回京,微臣一定会好好管教他,免得他日后做事不管不顾,无法无天。”

陛下当时听了这话,便说他对儿子太过严格了,不过放着县衙事务不管也的确不该,但怎么说,这次也是有功,还是要给赏赐的。

顾侯便说了,这功过相抵,陛下赏赐一些银两便行,他初入朝堂还需历练,多在县衙了解民生才是对他最好的。

小尚子忽然嘿的一声,对着顾文誉眨了眨眼:“当时文官都同意,武官们见当老子的侯爷都这么说了,他们再有异议也不应该,便再没说话。陛下当时都准备定下赏赐了,忽然外头有人递来急报,桃李伯可知这急报是什么?”

顾文誉自然知道,那是他早就送到了京城,然后掐着时辰让人递进宫里头的急报。

但是他脸上不显,淡笑着问,“是什么急报?”

“就是伯爷你自己的急报啊。”看着顾文誉微微惊讶了一下,小尚子更是话说个不停,“桃李县水稻有新的改良,量产是原来的三倍,又出了平民都买得起的香皂,今年桃李县的税收是往年的十倍有多,伯爷你还说,不论政绩如何,也自请留在桃李县留任,一来是想要多历练,二来是已经有了计划,争取三年内让桃李县从下等县成为中等县。”

陛下看完这急报,连道了三声好,并让总管公公宣读了一遍后,对顾侯爷说,“你错怪你儿子了,他不仅在边关立了大功,政务也没有落下,而且,他也知晓自己需要多历练。这样的孩子,你该好好鼓励一番才是。”

战事胜了,税收高了,粮食多了,百姓的日子也过得比以前好了,陛下实在高兴啊,如此人才,的确是该好好奖赏,但既然顾文誉要继续当县令,官阶不能升,那如此大的功劳,赐个爵位也是行的。

军功有了,政功也有,这回文官也无话可说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