隔天上午十點整,林初夏走進程以寬所在公司的五十二樓會議室。
會議桌前已經坐了幾位技術主管,程以寬站在白板旁,正在用馬克筆畫出一組模擬流程圖。
他穿著深藍襯衫,袖口微捲,神情專注。
她拉開椅子坐下,剛好和他對上眼。
「早。」她打了個招呼。
「今天起得不算晚。」他回,語氣帶著一點點意味不明的語尾。
她笑了笑,沒說什麼。
—
整場會議節奏緊湊,林初夏提出了幾個針對「主觀因子模擬」的分類條件,程以寬即時補出程式邏輯調整建議,Lydia補充資料串接方式,雙方團隊幾乎形成默契。
最後程以寬說:「我今晚寫完版本測試,再交一份Beta版。妳那邊會加對照變數?」
「會。」林初夏點頭,「我們會根據社群脈絡與政策新聞製成事件清單。」
會後她準備離開時,他忽然開口:
「午餐呢?」
她轉頭看他一眼:「重口味不行,我下午要開會。」
「附近有壽司店。」他語氣平靜,「十五分鐘就好。」
她沒拒絕,只說了句:「那你請客。」
—
他們坐在靠窗的位置。
「我一直以為你這種人不會主動約人吃飯。」她一邊喝湯一邊說。
「我沒有。」他停頓一下,視線落在她身上,「只有妳。」
她沒接話,輕輕笑了一聲。
「妳不是下午還要開第二輪簡報嗎?」他忽然說。
她一愣:「你怎麼知道?」
「公司群組有行程備份。我看了一眼。」他語氣平常,「是工作習慣。」
「你果然連人都會當作變數來分析。」她說。
「不是分析,是建模。比較精準。」
—
餐後她回到辦公大樓電梯口,他停下腳步沒上樓。
「你不上去坐一下?」
他看她,眼神沒閃避:「如果我現在上去,今天應該會無法結案。」
她看著他兩秒,語氣平穩:「所以你是在問我,還是提醒自己?」
「兩者都有。」
她笑了:「還挺冷靜。」
「我如果失控了,會不會讓妳措手不及?」
「你已經開始讓我沒那麼冷靜了。」
他沒接話,只輕輕點了下頭,轉身離開。
他們在舊金山相遇的這幾天,雖然節奏緊湊,但都像是在不動聲色地靠近。
而這次午餐,像是悄悄為某種未定義的關係開了個小口。
隔天一早,林初夏搭機返回紐約。
機場落地那刻,她從手機螢幕抬起頭時,腦海竟還閃過昨晚他的那句話——
「我如果上去,今天應該會無法結案。」
她自己都沒想到,會這麼記得。
—
程以寬則留在舊金山,連續三天沒出公司大門。團隊有一套新模組剛進測試,他得親自下場處理底層錯誤。
晚上休息時,他偶爾會打開手機,滑到她發來的那些截圖與指令,心跳竟會慢半拍。
但誰都沒主動說什麼,默契依舊保持在「適當距離內的聯繫」。
直到,一封來自第三方合作方的郵件,改變了這段間歇的節奏——
【主旨:FORUM 2025|AI × Finance Cross-Industry Innovation Round】
Dear 林初夏、程以寬,您們將作為技術金融雙方代表出席論壇,參與上市企業數據整合模組展示,請於下週前往波士頓準備協作模組……
她看到那封郵件時,眉毛不自覺挑了一下。
原來還是會再見的。